随着未来基础教育人口增多,新型人才需求增加,素质教育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大,预计2022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313.2亿元,复合增速达20.5%。 素质教育行业市场空间广阔,未来行业赛道或将更加细分,如科技、体育、艺术这些学科进一步细化,变得更加有针对性。那么,在行业不断进化的过程中, 一、2022年市场规模将超6300亿元根据艾媒咨询数据,中国素质教育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20年受疫情影响略有下滑,2021年市场规模达5239.2亿元,增速31.7%,预计2022年将达到6313.2亿元,增速20.5%,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 二、科技类、素养类、运动类课程潜在消费市场大中国家长报名素质教育课程比例最高的是艺术类(42.3%),但科技类是素质教育课程潜在消费用户的首选,科技类、素养类和体育运动类课程潜在消费市场大于现有市场。 从总体上看,高收入消费用户更愿意让孩子接触素质教育培训课程。因此,素质教育机构可依据不同收入人群对不同类型课程的偏好,合理设计产品,进行市场包装宣传。 此外,70.7%的素质教育课程消费用户选择2-3个兴趣班,平均每位素质教育消费用户选择2.5个兴趣班。因此,机构可考虑利用组合套餐优惠方式提升产品吸引力。 三、科技赋能素质教育行业,课程体验多元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1、素质教育行业5大发展痛点: 课程产品同质化:行业门槛较低,课程内容易被其他机构复制。 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课程的效果相对其他学科类培训较难量化,家长往往只能通过孩子是否对课程感兴趣来判断课程效果,由于见效慢、学习周期长,家长和孩子难以坚持,容易产生续课率低的问题。 教师人才存在着巨大的缺口:素质教育课程的效果直接取决于师资水平,一些专业品类(如小众乐器)往往找不到合格的教师。同时由于执教门槛低,师资水平常常参差不齐。 机构成本高:场地租金、人力成本、场地安全、生源复耕、坪效等问题,一直是限制线下素质教育机构发展的难点。 此外,在用户层面,“正在了解过程”、“周边没有或距离太远”、“对机构教学质量或效果不信任”等成为阻碍潜在消费用户报课的主要原因。 2、在线化成大势所趋,可部分解决距离、信任度、同质化等问题 数据显示,素质教育中操作性强、复杂度低的项目,如音乐、美术等,已有大量机构通过在线化逐渐改善产品的用户体验;而操作性强、复杂度高的项目,如舞蹈培训等,借助直播、5G、AR&VR等技术的进步,也开始逐步实现线上线下结合。 可以说,线上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借助技术服务商创客匠人,搭建线上平台(基于微信公众号、小程序、APP、PC端、抖音生态圈的知识店铺等),为用户提供多元化课程体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是大部分素质教育机构解决行业痛点,加速自身发展的方向。 一方面,提供直播、视频、音频、图文、专栏、训练营等丰富的课程形式,结合社群、问答、打卡、考试、练习等督学互动功能,为学员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强化学习效果,加强全过程互动,也帮助学员更好地坚持下来,提升续课率。 另一方面,线上知识店铺可以以视频、图文、学员成果、用户评价等方式,多元化展示师资力量、教学成果,让观望态度的家长,能够通过真实、不断累积的“买家秀”以及直观的师资展示,来消除心中顾虑,解决信任问题,加快付费转化。 比如通过【微页面】,为每个讲师提供一个独立课堂(讲师介绍、视频课程、直播课程、专属社群等),学员点击讲师头像 ,即可进入讲师专属微页面。既可以突显讲师的优势,又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大量招募加盟讲师,快速整合资源。 此外,直播大班课等形式,不限制课堂人数,而直播回放、录播视频课等可以供学员反复观看,都能够很好地提升师资利用率,让优质课程能够触达更多学员,也解决部分租金、人力成本和坪效问题。 当然,线上课本身具有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也可以很好地解决部分家长对于“周边没有或距离太远”的报课顾虑,避免了家长的舟车劳顿的辛苦,不用再东跑西跑。基于线上课程以及良好的口碑,机构还可以通过拼团、推广员、直播带货等营销工具,挖掘用户社交圈,实现口碑裂变,指数级引流获客。 总的来说,搭建线上平台,全方位赋能知识付费、营销获客、日常管理、品牌传播、商业变现等,素质教育机构能够快速打造优质教育一站式服务体系,解决5大发展痛点,玩转6300亿超级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