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失败,几年的坚持一朝破碎,被学校开除无法继续留在美国继续,尝试了一切办法最终遗憾地遭遇了被学校开除的境地。如果是你,会选择回去咬牙继续坚持完成学位,还是就此放弃?倾听他人留学故事,选择自己人生。 近期,我的情绪状态似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之中,昔日的理性与平和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对日常琐事的极度敏感与易怒。小事也能轻易点燃我的怒火,不是伴随着物品的摔碎声,便是刺耳的责骂。回想起往昔,情绪低谷时尚有挚友相伴,自我调适亦非难事。
然而,这一切自今年春日那场关于GPA过低的校方约谈后悄然改变。那封冰冷的警告信,如同寒风过境,让我陷入了沉默与情绪的深渊,任何微不足道之事都能成为我爆发的导火索。更令我心痛的是,失控后的我,往往只能以泪洗面,将自己囚禁于狭小的空间内,舔舐着内心的创伤。 我,正是那个因学业挫败而陷入无能狂怒的自己。尽管在危机边缘奋力一搏,企图以疯狂的学习来弥补,但心灵的枷锁却让我的努力事倍功半。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受阻,情绪如同脱缰野马,难以驾驭。这不仅未能挽救GPA,反而加剧了身心的双重负担,生活作息的紊乱更是雪上加霜。 在这片迷茫的海洋中,我奋力挣扎,试图寻找指引未来的灯塔。留学的道路布满荆棘,每一次风浪都是对意志的考验。远离故土,孤独与绝望如影随形,面对毕业无望的困境,我不禁感慨,学海无涯,苦海无边,何处是岸? 我们常言能力决定高度,但现实却残酷地告诉我们,一纸学位往往是通往梦想之门的钥匙。在求职路上,学历如同筛网,将不符合标准的简历无声地淘汰。社会的游戏规则清晰而残酷,学历成为了衡量价值的标尺,无论是职场还是人生,皆不例外。 回望大学时光,大一大二的过渡课程尚显轻松,而进入大三大四,专业难度的陡增让许多人措手不及。挂科、GPA下滑,乃至学术不端的阴影笼罩,都是这一阶段常见的挑战。轻微者或许能通过警告与约谈及时调整,但重者则需直面听证会的严峻考验,甚至可能面临被开除的厄运,学位之梦破碎。
面对如此困境,若本科之路已难以维系,转学虽为选项之一,却耗时耗力。相比之下,直接申请硕士课程,无论是在时间还是经济成本上,都显得更为高效与合理。这不仅能让学业得以延续,也为父母带来一丝慰藉。更重要的是,选择一所排名靠前、专业相对简单的硕士项目,如英国的一年制硕士,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硕士学位,回国后也能有效缓解文凭带来的就业压力。这,或许是我当前困境下的一缕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