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应熟悉和跟踪CBAM机制的政策动态,尤其是适用的产品范围(如适用)、实际支付碳排放价格的计算方法、产品含碳排放量的计算方式等,将该等成本纳入产品定价中进行考量。 2、企业应建立并完善自身碳管理(更进一步,ESG管理)建立科学碳减排目标,设计碳中和路径并实施。 3、企业应建立、完善并运行自己的供应链碳管理(更进一步,ESG管理)体系,其中尤其应将涉碳因素纳入供应商的遴选、考核、督察和淘汰制度,促进供应商低碳转型,以助力自身碳减排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ESG,并将其纳入到其对外贸战略中。与此同时,很多企业为了迎合政策监管、消费者青睐,采取虚假、夸大或误导等方式,披露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所尽义务或贡献的“漂绿”行为。 未来ESG发展方面的监管条例也会愈加严格。企业ESG的发展实践,一旦踩到监管红线,就会带来合规问题以及潜在的诉讼风险,不仅会招致监管机构的调查与处罚,也可能造成投资者的不信任,甚至引发诉讼。 资料来源于网络,详情请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