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在同一个领域工作了数年后就会觉得停滞不前,咖啡这个领域也不例外。所以咖啡师也应该适当深造,想要有更好的前景,咖啡师的工作领域不可仅限于咖啡机前,而是要延伸至其他层面,让自己的经验更加完整。 一、参数再稳,感官还是要准 二、数据再准,手法还是要有 SCA咖啡师高阶冲煮认证其中一样要求就是,煮出指定浓度和指定萃取率。也就是指定萃取率后,煮出三杯萃取率一样但浓度不一样的三杯。 要煮进阶指定浓度与萃取率不算太困难,只要正确理解萃取率与浓度间的基本换算,加上六大冲煮要素的正确理解,然后先做出一杯做参考,多数咖啡师都能在两三杯内轻松调整到默认区间内。 理论上,只要使用相同的参数与冲煮手法,应该都能轻易重现该风味与萃取率,所以说只要事前计算好粉水比例,并且成功设定参数煮进区间内后,不会太困难。 但魔鬼藏在细节里!就在我们煮出理想浓度后,我们要再重现一次时,噩梦就来临了,因为同样的参数与手法,竟然煮不出来。 为什么?原来是磨豆机会残留上一杯的粉末,导致粒径分布跑掉了;彻底清洁后,就又恢复正常了。 而作为一个高阶考试或专业咖啡师,出杯过程中是不能使用折射仪来一一确认浓度后再出杯的。也就是说你只能透过自己的感官,来确认萃取率与浓度是否有达标,而浓度误差只允许正负0.05%,比金杯要求的范围要窄多了。毕竟要是真在店内出杯,都用测量的才能出杯,测完咖啡也都凉了。 冲煮技术快速提升有哪些方法?由上面的例子都可以体会,咖啡的状态千变万化,有许多细微因子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最后成品,所以在努力控制各项参数以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能“检查”结果的敏锐感官,毕竟咖啡终是要让人品尝,客人喝得不是数据,是风味。 为了要精准控制参数,减少手法干扰,几乎所有人都很聪明的想到要选择使用聪明滤杯并用浸泡式冲煮,因为这样能精确稳定的控制温度、时间、粗细、水量、扰流。但在调整冲煮参数时,你会开始发现有些参数影响特别不稳定,应该要优先设定好后就不要任意改动,比如研磨粗细;而有些参数则是大家希望作为最后手段,而尽可能避免一开始就调整它,比如温度、扰流。 身为一个咖啡师,如何让自己冲煮上能“稳定”? 简单而有效的技巧就是,那就是“练习”,不断不断的练习,直到你身体记住。尤其是短时间、大量且系统性的密集训练,完全控制了温度、时间、研磨刻度、粉水比。 同时,在练习过程中,我们必须短时间内进行比较、辨别与实作,唯有如此,才能快速地吸收、转化成自己的一部分。这就是短时间密集训练能够提供给我们的东西,冲煮技术快速提升有哪些方法?以上这些都是我们经验的累积与实操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