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我”就是“自私”?孩子处于这个阶段,首要表...
教养孩子的过程是充满困难和挑战的,尤其是对新手爸妈来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第一次抱孩子、第一次给宝宝换尿布、第一次给孩子喂奶,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和挑战。父母教养孩子分为两方面,除了上面的养育孩子之外,更多的是教育孩子。然而相对于给孩子做这些事来说,教育孩子可比养育孩子难多了。
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离不开一对睿智的父母,他们可以从很小的时候就非常注重孩子的方方面面,培养孩子的行为举止、思维方式和人生观价值观。
不过,尽管再优秀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也是一个小调皮,总有任性的时候,这时候家长的教育方式至关重要。
朋友月月前几年就已经晋升为宝妈了。如今是一个2岁男孩的妈妈。记得当初刚生完孩子的时候,朋友满脸的笑意怎么挡也挡不住,见到人就夸耀“看我儿子多乖啊,将来肯定是一个有出息的人”。
前几日与朋友的交谈中得知,朋友的育儿生活和她之前想象的生活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宝宝刚出生的时候,非常乖巧,很文静,自己给穿衣服喂奶的时候,不想其他的小朋友那样哭闹不止,只是瞪着大眼睛盯着自己看。
别的宝宝如果饿了就会大声哭闹,寻求大人的注意,而自家孩子完全不会,小小年纪的他饿了只会象征性的哭几声,等家长发现了就立马停止了。
平时吃完饭没事的时候,自己把孩子放到床上,再放些玩具,孩子一玩就是一整天,完全不需要家人哄。
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里人都感到非常轻松,尤其是贴身照顾宝宝的朋友,大家都调侃“这孩子是不是孟婆汤没喝完,怎么这么懂事啊”。
然而,现在2岁的宝宝,渐渐表现出了“叛逆”的迹象。有人想要跟孩子分享一个东西的时候,不管儿子是不是喜欢,只要有人表现出想要的意思,孩子就非常“护食”且“小气”。就连作为每天照顾儿子的自己和丈夫也不例外。
那日,月月的朋友带着孩子来家里做客,那个小孩跟自己孩子差不多大,于是两人就想着孩子应该可以玩到一块,就放心的让两个孩子一块玩了。
谁成想才过去几分钟,玩具房里就传来一阵哭声,两人赶忙去看看情况,只见月月的儿子手里拿着一个毛绒小熊,而朋友的孩子坐在地上一直哭个不停。
在孩子不清不楚的回答中才知道,原来是小客人看上了小熊,想要玩一玩,没想到才拿到手上,就被儿子抢去了。
知道了前因后果,月月就耐心跟儿子说“宝宝,你不是不习惯这个小熊吗,你看妹妹刚好喜欢,能不能借个她玩玩”。
她以为孩子在自己的游说下肯定原因的,没想到孩子却说道“这是我的,谁也不能玩”,说着就跑回房间去了,留下两个大人一个小孩面对尴尬,最后只能另外挑选了玩具让小朋友玩了。
随后说到这件事,月月就非常担心,认为孩子这么小就这么自私,自己的东西说什么也不愿跟别人分享,长大还得了。
面对2岁小孩的“护食”行为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办了,孩子太小,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让自己纵容孩子就这样下去,自己也办不到。现在就非常苦恼,小小年纪的孩子怎么就这么“自私”!
在2、3岁的年纪,孩子的一些行为表现出来,在大人眼里就是自私的表现。其实,在孩子的认知里,并没有对自私的感念,当有人要来分享自己的东西时,孩子只会本能的守护自己的东西而已,这只是孩子进入了“自我中心阶段”。
什么是“自我中心”
幼儿的“自我中心”理论是由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他认为幼儿在两岁左右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2-7岁的时候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
在这个阶段的孩子首要表现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看待事情只会从自己的角度是认识食物。说出来的话也会是偏向自己的想法。
当孩子喜欢某一件东西的时候,就下意识的以为这就是自己的,那既然是自己的,别人就不能拿走。
然而,由于成人和儿童思想认知的不同,2岁的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大人眼里看来就是自私的,其实这只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属于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表现。
“自我”跟父母眼中的“自私”有何区别
由于大部分的父母并不具备专业的育儿和教育知识,当孩子表现出自我的行为时,父母就会认为孩子有了自私的行为。其实两者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皮亚杰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年龄分别为7岁和3岁半的小男孩亲自为妈妈选择礼物。其中大一点的孩子为母亲选择了一条珠宝,而3岁半的小男孩则为母亲选择了一辆小汽车。
这样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7岁的大儿子显然已经过了自我中心的阶段,可以考虑他人的想法和喜好。
然而3岁半的小儿子显然还没有,处于自我中心的孩子,用自己喜欢礼物的角度为妈妈选择了喜欢的礼物。
这两种实验结果的不同表明:孩子出现的这种行为,并不是孩子“自私自利”,而是孩子处于自我阶段,还不会考虑他人的想法。
而自私跟自我是有本质区别的。
自私是孩子有意识的情况下产生的想法,而且这种想法会伤害别人的利益,而拥护自己的利益。
显然,处于自我阶段的孩子并没有具备成熟的自私意识,这个阶段孩子所有的行为都是在考虑自我想法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
关于自私的孩子有哪些表现http://m.11461.com/zixun/20738.html和解决方法,我想说,当孩子表现出“护食”或者不愿意分享的意愿时,不是孩子自私,家长需要正确的引导,粗鲁的强行要孩子分享,只会加深孩子的“叛逆”,这时候孩子需要的是鼓励的言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