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磨蹭拖拉,缺乏管理时间能力,该怎么解决?
快5岁的小朋友,妈妈让她去刷牙洗脸就老是磨蹭不愿去,还嬉皮笑脸故意不去惹你生气,叫了好多遍讲道理都不行,经常非要把大人惹得发火才愿意去。平时和孩子相处是比较亲密的。不知这种情况要怎么解决呢孩子磨蹭拖拉怎么教育http://m.qingstudy.com/article/154.html爱磨蹭是很多孩子都会有的问题,这个问题说大不大,好像无非就是多催促两句,多吼两嗓子的事儿。但是这个问题说小却也不小,孩子如果磨蹭成性,什么事都要不停催不停吼才能做完,那就不光只是多花点力气催的问题。因为学龄之后,磨蹭的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尖锐,会让孩子的学习效率www.qingstudy.com和学习习惯非常糟糕。
所以,孩子爱磨蹭的问题一定要重视起来,因为磨蹭的本质是孩子缺乏管理时间的能力。当然很小的孩子各种能力都很弱,磨蹭也算正常,但是3岁之后就要注意分析孩子磨蹭的特点和原因,逐渐帮助他避免磨蹭的习惯,并形成一定的管理时间的能力,这样孩子才能在上学之后也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而不是事事都要大人推着催着看着骂着才能做完。
其实磨蹭这个词只是一个笼统的归类,指的就是做事很慢的现象,但是具体为什么慢,是有很多原因的,要分类处理,不能一概而论。
一般来说,造成孩子磨蹭有以下几个原因:
☆要求过高
这个原因本质上并非是孩子磨蹭,而是我们父母对孩子不够理解,产生的期待远超过孩子的能力,主观认为他磨蹭。
譬如说穿一双鞋子,这个过程对孩子可能很复杂,包括挑选鞋子,摆好鞋子,分清左右,穿好鞋子,感受和调整舒适度……所以他就是需要10分钟才能穿好,而父母会容易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觉得这就一分钟的事情,我给你三分钟你还做不好,那明明就是在磨蹭!
这种情况孩子就很冤了。你不磨蹭的标准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所以我们要注意观察,当孩子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如果一直很专注没有停,也很平静没什么情绪,那就说明他现在就应该是这个速度,他就是需要比你预想更多的时间,而不是故意的磨蹭。
这种情况其实是最好办的,就多预留给孩子时间,耐心点别催促让他慢慢来,他做多了熟练了自然就变快了。有些孩子天生反射弧要长一些,做事就是比其他人慢些,所以还是要尊重孩子自身的特点,别和别的孩子比。只要认真坚持做完就该被鼓励。
☆遇到困难
很多时候孩子做事不是慢的问题,而是停的问题,拖的问题,磨洋工的问题。
譬如说要喝水上厕所要找东西要挠后背,甚至只是坐在那里发呆,做很无聊的事情,也不要开始这项任务。
这种情况就是孩子有畏难的情绪,所以用拖的方式来逃避,他一定是感觉到了这个任务给他的巨大压力,或者任务太多了,或者太难了,或者过程太难受,或者预感自己做不好要被嘲笑批评,种种压力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很大痛苦,让他只想做点别的,去缓解和推迟这种痛苦。
这个时候只让他快一点,他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他痛苦的根源没有被解决。除非你对他施加一些让他更加痛苦的行为,譬如说打骂训,孩子两害相权取其轻,才能够去克服完成任务的痛苦。
但用痛苦打败痛苦的方式虽然有效,但却像是饮鸩止渴,因为下一次孩子依然要面对困难感到痛苦,无法解决,依然需要更多外界的痛苦来推动他完成任务,于是他既厌恶父母的催,却又不得不依赖父母的催。然后就亲子双方进入了不得不互相折磨的死循环。
☆缺乏奖励
孩子另外一个做事慢的原因是他没有做快一点的理由:
反正做完这个任务之后还有别的任务,那快一点有什么好处呢?
反正做完任务之后还要接受一堆批评,那为什么要快一点?
反正做完任务之后,也是要睡觉,反正我也不想睡觉……
反正这个任务我只是给爸妈老师做的,我自己有什么好着急的?
总而言之,他没有紧张起来的驱动力,导致这个动力得外界强加给他,催一催就动一动,不催就极为缓慢,于是药不能停,催促就变成日常习惯了。
☆被贴标签
如果你天天念叨孩子磨蹭,他就会非常认同你的说法,并给自己立起一个磨蹭的人设,然后从此躺平,破罐子破摔:反正不就是说我磨蹭嘛!我认了,既然我都自认磨蹭了,你就无法再用磨蹭的罪名来伤害到我了。
所以我们要用成长型的心态来看待孩子,他现在磨蹭,不代表以后磨蹭。所以最好别用磨蹭这个词来指责孩子,而只是形容孩子当时的状态,提出期待:你现在做得比较慢。妈妈希望你可以快一点。
不贴标签,孩子才有空间进步。
这几个原因很多时候不是单独的,而是同时存在,并且会彼此互相促进,形成越磨越催,越催越磨的恶性循环。想要孩子从这个这个恶性循环里走出来,父母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不要”磨蹭是无用的,因为越要求越是强调越是贴标签,而且孩子已经形成了行为定式,不磨蹭他也不知道要怎么办。
要想改变孩子的习惯,先要改变自己的习惯,比起命令孩子“不做XX”,明确地指明方向,具体建议孩子“去做XX”,才是更有建设性的方式。
所以在磨蹭这个议题上,我们要做的并非“制止磨蹭”,而是教会孩子“管理自己的时间”。
所以,先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不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有的可能是因为年龄小,经历少,但更多孩子的原因是他没有机会支配自己的时间,更没机会去练习去管理时间,于是他不懂如何处理困难和压力,不懂如何拆解任务,更不懂如何给自己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他甚至连时间的概念都搞不清楚。
因为我们父母无论是不停对孩子催促提醒,还是发脾气训斥,本质上都是在代替孩子管理时间,孩子只是在被动地接受你管他的方式,完全没有自己去尝试自己去管理自己的机会。
这就好像父母从来不给孩子钱花,代替孩子做所有消费的决定,却希望孩子能够有正确的消费观念和习惯一样,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我们作为父母,别等着孩子上学了才发愁他太磨蹭,而是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锻炼他们管理时间的能力,从洗脸刷牙吃饭换衣服这种鸡毛蒜皮的生活小事开始慢慢练起。而不是一直用催促和唠叨来帮助他们。当孩子能把自己日常生活的时间管理好的时候,等到入学之后,孩子自然就能把之前管理日常小事的能力,迁移到管理学习时间上来。
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
☆给孩子机会了解自己
吃饭,换衣服,穿鞋,洗脸刷牙,收拾玩具……所有这些日常的自理,都鼓励孩子去自己做,但是当孩子做这些还不熟练的时候,一定要尊重他的速度,留出足够时间让他慢慢来。花20分钟扣一个扣子,花半个小时整理几本书籍。
这样虽然一开始很慢,却可以让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专心地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慢慢感受到自己能力的增长。这样独自体验过很多次之后,他就会发现自己的进步,同时会产生把事情做好的自信——我一定能做好这件事!经常有这种想法的孩子,只会想把事情快点做完以证明自己的优秀,是不会故意拖拉的。
但如果孩子每次做事都是在慌慌张张的状态,因为应付父母的催促不停的赶时间。他就不能够了解自己的能力,也感受不到做好一件事情的成就感,他只知道自己总是做得很慢,慢到让爸爸妈妈很失望,所以他会过低的评价自己,认为自己大概率是做不快做不好的。如果孩子总是认为自己做到最后结果一定是悲剧,那他的策略一定是尽量慢点做,因为这样可以让悲剧来得晚一点。
页:
[1]